明年2.8万亿化债额度提前下达,超六成融资平台隐债清零
编辑时间:2025-09-18       浏览次数:2 次

9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继续落实好一揽子化债举措,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靠前使用化债额度,多措并举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这意味着明年2.8万亿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额度将靠前使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对此解读,未来将根据实际需要,科学优化化债方案,看准了就做,这也是财政治理能力提高的表现。

01 化债计划有序推进

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去年四季度中国推出一揽子化债“组合拳”,其中一大核心就是发行10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来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实现展期降息,缓释风险。

根据财政部公开的化债计划,上述10万亿元隐性债务置换额度分布在2024年至2028年。其中2024年、2025年、2026年均为2.8万亿元,2027年和2028年均为0.8万亿元。

目前,2024年2.8万亿元化债额度已经完成发行,这也使得去年底隐性债务余额大幅减少至10.5万亿元。

而2025年的2.8万亿元化债额度中,发行规模已经超过2万亿元,今年的隐性债务置换工作也接近尾声。

02 隐性债务大幅下降

随着一揽子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政策“组合拳”落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明显减少。

蓝佛安在发布会上透露,截至2024年末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为10.5万亿元。相比较2023年末全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余额14.3万亿元,一年间减少了3.8万亿元。

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

由于2025年地方政府已经发行了超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因此今年隐性债务余额将继续明显减少,预计低于8万亿元。

03 靠前使用化债额度

由于化债在减轻地方债务利息负担等方面成效显著,今年以来有部分专家建议提前使用化债额度。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此前曾建议,下半年加快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工作,根据地方隐性债务到期和付息情况,需要实事求是地将化债总额度靠前使用,不必等到明后年再使用。

对于官方此次表态2026年靠前使用化债额度(2.8万亿元),业内存在不同看法。

有人猜测明年2.8万亿元的化债额度可能部分提前到今年四季度使用。但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认为,上述表态应该是指明年的化债额度仍在明年使用,但可能会提前到明年一季度集中使用。

无论如何理解,明年2.8万亿元化债额度靠前使用是既定方针。

04 化债工作成效显著

一揽子化债政策最明显的效应之一,就是降低了地方利息支出。截至今年8月底,地方政府已经发行了4万亿元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债务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2.5个百分点,可节约利息支出超过4500亿元。

化债工作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减轻利息负担上。蓝佛安指出,“化债是手段,发展是目的”,我们坚持化债和发展两条腿走路,有效推动经济发展和债务管理良性循环。

一是增强了地方发展动能。化债打通了资金链条,地方腾挪出更多的资金资源、时间精力和政策空间,用于解决经济发展的堵点、痛点和难点。

二是推动了融资平台加快退出。截至2025年6月末,超六成的融资平台实现退出,意味着60%以上的融资平台隐性债务已经清零,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加快推进。

三是改善了金融环境。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得到改善,风险显著降低,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意愿和能力明显增强。

05 政府负债风险可控

蓝佛安在发布会上表示,总体看,我国政府负债率处于合理区间,风险安全可控。

截至2024年末,我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92.6万亿元,包括国债34.6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10.5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8.7%。

这一水平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根据IMF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G20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G7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23.2%。同时,我们的政府债务对应着大量优质资产。

06 “十五五”期间债务管理重点

蓝佛安在会上介绍了“十五五”期间政府债务管理的四大重点工作:

第一,在存量上做减法。继续落实好一揽子化债举措,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靠前使用化债额度,多措并举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第二,在管理上做加法。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确保用得好、还得起、可持续。强化专项债“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隐性债、法定债“双轨”合并管理,建立统一的长效监管制度。

第三,在效益上做乘法。科学安排债券规模、结构,合理把握发行时机、节奏,保障重大项目、重点领域资金需求,提升债券资金使用绩效,更好发挥政府债券的带动放大效应。

第四,在风险上做除法。强化风险监测预警,从事后“救火补漏”扩展到事前“防患于未然”。健全专项债券偿债备付金管理机制,防范兑付风险。

财达证券常务副总经理胡恒松表示,财政部此举将有望进一步加快化债速度,通过资金前置性统筹安排,既能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也可释放更多资金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经济回升向好注入动力。

温来成表示,中国希望在2028年底前基本完成隐性债务清理工作,靠前使用化债额度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目前化债工作成效明显,大幅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当然后续化债工作仍有一些难啃的骨头,需要加快推动融资平台公司转型。

截至2025年6月末,超六成的融资平台实现退出,60%以上的融资平台隐性债务已经清零。
债务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2.5个百分点,可节约利息支出超过4500亿元。

随着一揽子化债政策持续推进,预计2025年隐性债务余额将继续明显减少,可能低于8万亿元。

“十五五”期间,财政部将继续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加快建立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



上一篇:金融监管总局正式发布《信托公司管理办法》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资讯

· 明年2.8万亿化债额度提前下达,超六成融资平台隐债清零
编辑时间:2025-09-18
· 金融监管总局正式发布《信托公司管理办法》
编辑时间:2025-09-15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编辑时间:2025-09-15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
编辑时间:2025-05-26
· 中国证监会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
编辑时间:2025-05-17
Copyright © 2025 国民财富  XML地图  企网互联